夜雨丨刘运勇:潼南大佛寺观略 全球观热点
潼南大佛寺观略
文/刘运勇
佛要金装。
(资料图)
潼南区定明山下大佛寺内,供养着一尊释迦牟尼金身坐像,金身高八丈,史书记载,其迭经南宋、清代、民国和当代的五次贴金,光灿灿而显赫,黄澄澄而耀眼,巍巍涪江畔端坐千年有余,当地人称为八丈金仙。
八丈有极高之意,仰之弥高,莫过于七八九,大概是凿造者特意选择的尺寸。
贴金这种方式,体现了世俗者表达内心的极度仰慕,他们寻觅最坚固而体积庞大的物体,塑造出神佛来,再贴以辉煌的金箔,以展示自己不可企及的崇拜。据说,所谓贴金,就是将金箔压薄,顺口眼鼻嘴身手脚腿形状,薄薄地粘上一层,恍若金铸。因其严丝合缝,世人皆以为刷金,或者金铸。我的学生黄小平介绍,因八丈高的实体金佛不易铸造,而大佛的石身材质也无法镀金,聪慧的信徒们便用金箔进行粘贴。实在是极明智的抉择。定明山整座石岩开凿成一尊大佛,金光灿灿且炫人眼目,实在是美不胜收,众生观之莫不顶礼膜拜,当地开发金色潼南旅游的构想,即缘之于此。
信众总是希望未来比现在美好,相信后世受今生影响,从而得到生存再造的幸福。
绕定明山西行,沿途钟磬声不绝,瞬见檐牙高举,平步过去,便到了闻名天下的大佛寺山门。寺前广阔无涯,漫连涪江水域,形成海上仙山般的宏大,不愧为一方宝地。
大佛寺之前叫做南禅寺。初创于唐代咸通年间,因山得名,称为定明院。宋代有善人,在寺内裁山开凿大佛像,建成后更名为大佛寺。明代信众出力,在大雕像之上覆盖了七重飞阁,以遮风蔽雨。至今建筑物保护完好。进入寺内,古照壁上存有历代名人题咏,其中飞霞、天开图画等,颇有艺术价值。寺门东西,存有观音殿、玉皇殿、大像阁和鉴亭四座木结构房屋,形成了古建筑群。巴蜀人多崇佛。大像阁建于宋建炎元年,起于涪江,通高约十丈,叠垒七层,雕梁画栋,柱枋榫孔相受,历八百年风雨,仍巍然屹立。佛学术语称七级浮屠。楼阁之下,便是前殿处,内里供奉贴金大佛。这座释迦牟尼金佛,顶与山齐, 裸跣双足,结咖跌坐,头系螺髻,袒胸,着双领外衣。他以慈祥的目光凝视着芸芸众生,仿佛世道虽有万变,惟佛心恒古不易!佛眼为阴沉木镌刻,黑夜里显湛湛莹光,信众在殿内任一角落,均见其炯炯双目。亦可知匠心深沉。供佛的大像阁古建筑,系我国最早使用全琉璃造顶的七檐佛阁,飞檐翘角,巍峨凝重,尽得颜色之妙。
导游介绍说,这座摩岩造像比例匀称,金灿炫目,雕刻技艺十分精湛,为我国最大的室内贴金大佛。于世界十大佛中名列第七。细考佛教石窟造像,其始自南北朝,以世间种种以喻来世某种,宏扬释家学说,善修重生思想。隋唐时期,君王好大喜功,影响民间,风格为之一变,观念虽未突破,佛体却越塑越大,令人望而生畏,而易起虔敬心,即其果也。潼南大佛于唐朝末年先凿佛首,于北宋靖康丙午年开雕佛身,至南宋绍兴辛末年全像竣工,前后用时竟达二百多年!整个寺院区域之内,存有大小造像七百余躯,宋至清朝题刻碑碣八十三则,是重庆境内石刻艺术宝库之一,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。
寺院简介中说,大佛寺的传承法系为临济宗,传法兴寺的祖师计有释德修、释蒲智、释界远等高僧。在历史上,大佛寺曾经重建过三次。前两次于一一五一年、一二七八年,分别由邓利成、冯辑、清晖所建,最后一次在民国十一年重建。道士王了知、居士邓利成亦为著名的兴寺大德。在寺院内,收有乾隆皇帝临驾大佛寺时的重要文物黄罗帐,还遗有高僧的舍利塔一座,塔主悟法禅师。
可知惟心至方有人至。
大佛寺沿涪江层层凿建,我等几次前往,皆以大佛为中心,在东西长达里许的崖壁上,徐徐欣赏留有历代骚人墨客所书镌的题记、诗咏、碑碣、造像等,共八十三则;细观镏金楹联镌刻约二十则,龛窟一百零四个,供奉佛像七百余躯。学生自豪地说,另有石磴琴声、顶天佛、鉴亭、翠屏秋月等名胜古迹,与八丈金仙共称十八胜景。
出寺门西行,即临下层的众多儒佛道三教造像精品,为历代所镌刻,共百二十六龛九百二十八尊,之外还有七十余则碑刻、楹联、水文、重大灾难题记,与金身佛像相得益彰。这些石刻艺术品,落款为隋唐纪年。显见年代久远。其雕刻手法亦多样运用,既有圆雕塑、半圆雕,亦有浅浮雕、透雕、线刻等,展示了古代工匠非凡的技艺。造像俱以写实为主,兼有适度变形夸张,故栩栩如生。虽然其中不乏饰金涂银之作,也充分展示了唐宋以来石雕之大气磅礴和沉稳丰厚,令人趋之若鹜。另外,在大佛字侧的崖壁上,集中了七个年号的洪水题记。题刻记述其始刻于大明正德十四年,续有乾隆四十六年、同治十二年、光绪十五年、民国三十四年、一九八一年、二零二零年等的历次大洪水标记线和题记。此处集多个年份不同的洪水题刻于一处,可使后人比较历次洪水在境内的高程,探索其演变规律,学界评价为具有较高的科学价值。
走过水文题记,即睹一壁顶天石刻的佛字,其高约两丈七,其宽丈八,最粗笔划宽四尺。据说,刻字时并未采取拉线放大的方法,而是由书者挥巨椽写于帛上,再将绢帛粘贴石壁,由工匠直接镂刻,可尊称为大佛刻字。这是何等的虔诚与执著!我不禁有些走神,能挥洒墨书四尺宽窄笔划所用的巨椽,会是一枝怎样的笔?或许需要采用径尺楠竹来做笔杆!佛字壁之右,还有清代名臣曾国藩、左宗棠等人题咏的石刻千余处,尽显礼佛崇拜之心,细细读出来,仰尊羡慕之情泱荡石外,不仅是普通游客那般了。
绕出大阁,踏足一条摩岩而凿的石道,共有三十六级厚薄不一的阶梯。如箜篌三十六弦。上下石道两侧踏步不同,便是箜篌两排的七十二个弦音。突有先登者却说踏石不响!本人从不信玄,抢步踏了上去,自闻步步琤琮。原来登上石阶,人处琴弦中,方闻奇妙琴音。所谓步步奏琴,因琴梯石岩内空,开凿成丁字形洞窟,方产生回音。在石道尽头两侧,又植有巨树,以增加回音效果。拾级而上时,脚下会叮咚不绝地发出琴音,一路听琴,人称石磴琴声。其中四至十步,声音特别地清越宏亮,又叫做七步弹琴。
人行至西极,回望涪江边,见一突兀孤石,上面建筑有一座屹然古亭。其亭三檐四角攒尖,覆楼双重,以八支方形大楠木为骨架,内植扶梯,可以直攀亭顶。传闻是一古代知县见微知著,先是出资建了一处歇脚亭,后竟于此办公。后人仰慕,称之为县衙门,以示赞赏其爱民如子之心。那时游客,纷纷上得此亭去,江风吹面,远处孤帆移来,近处樯桅如林,而江水清澈如镜,可鉴人纤毫,宋人魏了翁题名为鉴亭。
鉴人影当亦可鉴人心。
大佛寺后头,就是那团更大的石峦,曾称壁山、大佛岩,为一平地凸起。潼南人极具想像力,把这团巨石命名为定明山,取其大佛如山、山是大佛之意。佛教讲灵境。诸如此类的佛岩,其巍然耸立,确有明定之力。
本世纪初的农历四月十三日,潼南大佛寺举办了规模空前的千年金大佛第五次穿金启动盛典。穿金宛若穿衣。为佛贴金,如造七级浮屠,看来是历代百姓共识。浮屠即佛塔,以七级为最高,就是做功德的顶点。值兹穿金盛典之际,众多高僧大德纷至沓来,莅临宣法,为结缘善信加持。同时,当地启动了大佛的保护工程。资料记载,工程历时近三年,由多家国际知名文化遗产保护单位、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共同参与。这项工程,既是一项系统的、整体的、特殊的文物保护工作, 同时也是一项整合旅游资源、构建和谐社会的民生工程。第五次穿金竣工后,同时举行了盛大的金大佛开光祈福法会,吸引来数万名信众游客,可谓盛况空前。
以黄金之永恒灿然,夺世人之顶礼膜拜,亦是吸引游客的方式之一罢。
编辑:朱阳夏
责编:陈泰湧
审核:万鹏